新醫學院|李夏茵:「搬字過紙」仿外地課程難達醫委會準則 教學醫院需新建
撰文: 陳展棋
發布時間: 2024/07/12 16:56
最後更新: 2024/07/15 22:13
科大正擬營辦新醫學課程,其中計劃與英國學府合作。醫務衛生局副局李夏茵表示,暫時未收到建議書,提到各個大學均有其自身的考慮。當相關大學提交建議書予教育局,醫務衛生局必定會與教育局共同研究。
李夏茵詳列開新醫學院條件,當中課程是最重要考慮的因素,部分疾病只是於華南地區盛行,「如只是搬字過紙,採用外國大學課程,而沒有本地情況作修改,相對難達到醫委會準則。」她表示,要求相關課程畢業生,必須為註冊醫生,另外亦希望具創科元素。
李夏茵透露,醫衛局對以現時醫院作為教學醫院有保留,因為現成的醫院以臨床服務為準則,配套並不適合大學的運用,包括實驗室、大學員工教學地方等,可以的話最好物色新教學醫院。
當局亦關心財政及人手問題。李夏茵表示,投放於醫學課程的資源相當貴,大學需考慮財政資源及長期融資。另外,人手方面,課程的主要人員大部分需為執業醫生,有豐富臨床經驗、熱衷於教學及科研,而醫管局負責培訓不少醫生,因此醫管局的人手需作出考慮。教學醫院的營運、選址及模式等。
教育事務委員會主席梁美芬表示,院校自己有籌款能力,院校「未必需要你幫佢搵錢」。她提到,局方不只一次指醫生教授人手不足,中年醫生50-60歲的「黃金時間」,轉為醫學院教授是莫大吸引力,認為不憂缺人手,反而需要有吸引力的領域,讓醫學專家可以轉化研究
她認為,局方思維需要符合現代教育的條件,超越傳統思維看第三間醫學院,例如中西醫、創科領域等。李夏茵則回應,醫生教授的人手的確目前於兩大醫學院嚴重不足,據統計一間醫學院至少需200名的教學人手,不過她指期待新醫學院提出新模式,希望見到具體的建議,「希望見到新的思維、合作模式。」
議員關注護士及牙醫人手不足 陳凱欣:護士缺9千多人「憂慮及恐怖」
委員會主席陳凱欣表示,指明年護士維持現有服務仍缺9500人,另外2023年護士人手較上次報告多近一倍,形容護士人手及憂慮及恐怖,局方認為海外護士是「雷霆救兵」,但實際是做不到,認為未有提供短期方法解決護士問題。立法會林素蔚則提到,護士人手嚴重不足,不過據其所知,「EN轉RN爭崩頭」,希望以晉升階梯本地年青人為優先。
醫管局關慧敏提到,會利用科技人手、海外護士等方法解決現有服務問題。李夏茵承認,9500個缺乏沒有可能於明年彌補差距,醫管局有責任制定流程,希望多方面配套減少差距,由護士負責及非護士工作的範躊。
多名議員亦關注,牙醫人手安排。管浩嗚質疑本地牙醫人數未來會增加的推算方法。李夏茵強調,牙醫於2024件才會相對多,條例修訂後,數據會更齊全。她亦表示,牙科服務的模式會改變,大量工作會交由牙專人員進行。
至於議員建議增新牙科學院。李夏茵表示,未來牙醫人手會改善,需先審視海外牙醫的引入情況等,作長遠的考慮,對本地牙醫學生加額、或者開新牙科學院,持開放態度。
人手需求僅屬「最低指標」 如服務模式改變需增加
張宇人質疑,「當局如要做多些野,係完全冧檔,不夠人手」。李夏茵回覆張宇人及楊永杰表示,推算沒有計算服務模式的改變,亦未能反映大灣區人手的改變。
因此人手是「最低指標」,希望培養相對的人手,如現時的模式改變,所需的人手一定會增加。亦強調人力推算的計算方法,是每三年做一次,不斷做了解人手需求的變化。
記者:陳展棋